本來此blog的內容是我不時在facebook所寫的隨想之一,因此這不算是個影評blog,其實只是我看戲後的觀後感,內容不會太過organised,甚至可能會有點不著邊際! 我希望除了寫近來看的戲的感覺外,還會不時寫一些舊戲,尤其是一些我心中的經典或難忘戲!同時若時間許可的話,會寫一些與歌曲,甚至書本有關的東西!
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
The Refuge("孕茫茫") ------ A story with good ending!!!
Film : Le Refuge (2009) (France)
Director : François Ozon
Writers : Mathieu Hippeau (screenplay)/ François Ozon (screenplay)
Cast : Isabelle Carré(Mousse)/ Louis-Ronan Choisy(Paul)/ Pierre Louis-Calixte(Serge)/ Melvil Poupaud(Louis)
Duration : 88 mins
1. 當然見到poster已非常抗拒,不過又想看François Ozon的戲,只好硬著頭皮入場!
2. 另一個Mother & Child的故事,其實給我的感覺不大,可能是題材令我難以投入吧!
3. 故事是講Mousse與男友一起吸毒後男的死了,女的救回而且發現有孕,她決定去一個偏遠的地方養胎,後來男友的弟弟Paul找她,內容就是他們那段相處時間的經過!
4. 很喜歡Mousse提到決定生下來的原因只是好奇,想看看他的眼睛的顏色!也提到覺得胎兒就是死去的男友,我想起友人提到的"方生方滅"(個term我有無記錯呀?)!
5. 過程沒有甚麼高潮的情節,最有趣的角色反而是Paul,也比較立體!其實戲裡也有提及adopted child,只是沒有深入討論!
6. Mousse在沙灘遇到的女人對Mousse說的那番說話令我有嘔心的感覺!
7. 喜歡故事的結局,我在想如果這個case發生在我身上,這便是我最想要的結局!當然這只是我的怪思想,別人不易明白!
8. 其實此戲比起導演的前作確是顯得平淡,我最喜歡的還是"5X2"!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基志雙雄") ----- How can a person not exist go on existing?!
Film : 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 (2010) (USA)
Directed by Glenn Ficarra/ John Requa
Written by Glenn Ficarra/ John Requa(screenplay)/ Steve McVicker(novel)
Starring Jim Carrey/ Ewan McGregor/ Leslie Mann/ Rodrigo Santoro
Music by Nick Urata
Running Time : 98mins
1. 其實這戲的trailer不甚吸引,對搞笑基片也興趣不大,同時厭倦了Jim Carrey的人肉表演,結果Ewan McGregor成為了唯一的入場原因!
2. 片的開始用了搞笑形式說是true story,到結尾才感到也許是真人真事改編,直至翻看資料才確知有Steven Russell(starring Jim Carrey)這個人,而Phillip Morris(starring Ewan McGregor)也真是他的戀人,不過劇情實在太戲劇化,可是某些情節卻真的發生過,回想起又覺得幾攪笑!Steven真的不斷因欺詐罪入獄然後逃獄,而且成功了很多次,資料說他有個花名叫"King Con",智商有163!
3. 相信戲是把他與Phillip Morris浪漫化了,不過看戲中的他們確是頗sweet,尤其是Ewan McGregor演得很好,D lum樣害羞樣超正!最好看的一場戲是Steven要調離監獄,Phillip不斷追趕著他,電影播著"To Love Somebody"(Nina Simone翻唱Bee Gees的版本),配合得一絕!
4. 看完此戲,想起友人提到: "真與假在戀愛中是否真的重要"的問題!戲中的Steven似乎一生也在講大話,所以Phillip結果對他徹底失望,縱使他真的深愛著Steven,他說Steven甚至不知自己是誰!大概是因為他活在自己製造的謊言中,完全迷失自己吧!Steven的physical世界整個也是假的,不過mentally他對Phillip是真心的,所有的假也是為了接近他!這樣的愛情是否已足夠?一個人說甚麼也是假,不過他又說對你是唯一真心的,那麼他要怎樣才可以證明自己,你又怎樣才會相信,結果也是一場賭博!想起以前有一個朋友說知道男朋友對其他人都不好,甚至對朋友很差,只是對她好!如果他對她不變的話,我覺得感覺真的蠻幸福,就因他是衰人卻只對她好才顯得特別吧,當然他變心的話可能就會對她很差了!相對來說,我便不太喜歡博愛的人,對甚麼人也很好,而我最討厭的讚美說話是: "你好好人呀!",我心裡會想: "我不是好人,我是對你好,連這個分別你也看不到!"
5. "To Love Somebody"這歌其實有很多歌手翻唱過,不過Nina Simone的版本是較早期的,由她來唱,當然soul味重了很多,而且更emotiona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OaNzoqSo4g
p.s. 這個中文片名算是改得不錯!
2010年5月21日星期五
如夢("Like A Dream") ----- 如果不夠耐性,真的會入夢!
片名 : 如夢 (2010)
導演 : 羅卓瑤
演員 : 吳彥祖、袁泉
片長 : 118 分鐘
1. 入場的動力不在導演羅卓瑤,雖然她拍過"遇上1967的女神",當然也不是吳彥祖,而是袁泉,其實她的樣子是李嘉欣型,不過我又完全唔buy李嘉欣樣!奇怪,就是差那麼一點點,感覺可以完全兩樣,雖然我不算得喜歡袁泉,只因聽過她的歌,擁有她曾經出版過的兩張大碟,頗好聽,所以對袁泉印象不錯!
2. 沒有驚為天人的結局,而看的過程又過於故弄玄虛,遲遲也不肯說出端倪,所有的東西要到結局才揭曉,不過那個結局又未能令我原諒看戲過程的沈悶!戲實在拍得太長,沒必要118分鐘吧!
3. 現實中的袁泉那個角色設計實在over了,我想導演是想刻意突出真實的她與Max(吳彥祖)夢中的她那種差異,塑造一個土得很的角色,可惜袁泉演得浮誇極,更不似現實中會存在的人,不知是袁泉做不到導演要求還是導演的原意就是這樣,總之我就看得有點頂不順!
4. 故事又不算特別,也可能是特別之處我看不出來,吳彥祖的戲又一向麻麻,好難投入他的悲傷!演得最好的還是夢中的袁泉!
5. 簡單來說故事就是講在紐約工作的Max在夢中見到袁泉,後來在上海工幹時偶然見到她的照片,便決定尋找她卻找著一個樣貌一樣又不是她的人,於是兩人一起繼續尋找.......!
6. 其實以夢為題材,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基德的"悲夢",個storyline超正,opening極出色,雖然發展下去未夠精彩,不過個idea很富原創性!"如夢"中的Max在現實中國語一般,在夢中卻非常流利,金基德仲顛,找日本演員小田切讓做男主角,在戲內無論現實或夢中都是全程講日語,卻與所有韓國演員角色溝通無障礙,在戲中你有你講韓語,我有我講日文,完全唔理make唔make sense,不過我又覺得無問題,因為不重要,我仲覺得好過癮,以"夢"為題材應該寬容些嘛!
7. 最後,不如介紹兩首袁泉的歌吧:
一個人旅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Nxks2E2fjA)
擁抱的問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eqTu8xTcGI&feature=related)
p.s. 看此戲之前放了"前度"trailer,劇情仍然不覺吸引,反而見到阿嬌有一個短髮造型很正(我覺得她最美都是短髮淡妝的時間),我仍未決定看不看,看也只因麥曦茵!
潮爆北京("Beijing is Coming") ----- 一知半解!
片名 : 潮爆北京 (中國) (2009)
導演 : 李照興
編劇 : 李照興
演員 : 王碩,李婧
片長: 80mins
1. 看"潮爆北京"已是兩星期前的事,感覺已褪色,也証明了我對此片印象不太深刻,可能是沒法代入吧,因為我連北京也未去過!
2. 以香港"九龍皇帝"曾灶財為藍本的"後海黃帝"那貫穿整個故事的人物及那些假訪問其實有點negative的感覺,可能是因為此人物的出現我已想起九龍皇帝,而未看至結尾,我一直以為是在抄香港的人物,然後借題發揮!
3. 而且以城市為主題的電影對我來說有點抽離,所以沒法看得投入吧!
5. 較有印象的是女主角覺得無論北京怎樣變化,其實來來去去也只是幾個環!也許那幾個環就如loop of fate,你就是走不出去,有人安於這種現狀,有人就是被壓迫得想衝出去!令我最感慨的是訪問那個巴士司機,駕了幾十年巴士也是圍著那個圈轉,看著城市的變化,而自己卻一成不變!那個環不是一個比喻,是那個司機切切實實的生活!
6. 片子不斷強調北京變化之快,速度比記憶之傳承還快,後海皇帝的故事就是代表了那個斷層吧!
7. 80後的兩個主角與那個老人的共通點也許就只有The Beatles,他們倆也是喜歡The Beatles,而且也因此而邂逅相戀,也許不應說相戀,說拍拖比較貼切!尋找四十年前老胡同的老人,那時正是60s,即是The Beatles的年代吧!
8. 當然,我看的時候自然會想起"紙城"那本書,因為同樣以城市為骨幹,不過感覺大不同!
p.s. 我知道"紙城"作者麻手很久之前也有看此戲,相信也是城市主題吸引了妳,我很想知妳對此戲的看法,因為我覺得妳領會的一定比我多!講真,我不太適合寫這電影,一定寫得不好,觀點可能錯晒,寫時一點興奮的感覺也沒有,不如妳隨意發揮吧!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GO!尋找攣羹人("Go Find A Psychic") ------ 忠於自己的信念,縱使別人當你是傻!
片名 : GO!尋找攣羹人("曲がれ!スプーン") (2009)
導演 : 本廣克行
演員 : 長澤正美、三宅弘城、諏訪雅
主題歌: Cosmic Box (by YUKI)
片長 : 106 分鐘
1. 沒想到此戲竟有機會在香港上畫,好記得我去京都二条城時在一商場內看到此片的宣傳poster,然後在商場內的電視機播著trailer,我還一連看了幾次,覺得套戲都幾胡鬧,無可能會係香港上,唯一解釋應該是長澤正美在香港薄有名氣同埋以為開心搞笑戲仍有市場吧!
我在日本京都二条城站商場見到的宣傳poster
2. 不過其實個故事都算ok!講櫻井米(長澤正美)一直相信自己細個曾經見過UFO,大個做了節目助理,負責的節目剛巧是邀請自稱有超能力的人上來表演,由正負雙方嘉賓決定表演者是否真的有超能力!其中一個表演者說能看穿密封信封內的內容,我想說的其實是主持人竟畫了叮噹樣放入信封內,我即刻笑了出來,因為我立時想起一個友人!
3. 不得不讚日本人衣著的mixing,確是別樹一格,在別的地方看不到,香港人想學又未夠水平!長澤正美在戲中整個造型好得,colour mixing超正,本來長澤正美已經夠可愛,再這樣穿變成超可愛,看她都夠啦!
4. 那瘦身男自稱有超能力,原來只是他夠瘦穿過狹小空間,我覺得我會比他強,哈哈!
最右手邊就係瘦身男,佢可以穿過兩條木之間!
5. 櫻井米的任務是到處找真的有超能力的人上電視,因為監製都知個個上來的都係呃神騙鬼!結果她真的巧遇一班有超能力的人正在一Cafe開party!不過,那班人卻不想給任何人知自己有超能力,大家也看著"水貨"瘦身男表演!
6. 又回到之前我提到minority是註定受排擠杯葛的話題,亦因此那班有異能的人也不會顯露身份,只是閒時聚在一起交換心得,行為與普通人無異,甚至在戲中都把他們塑造成比一般人更傻,把超能力盡用在些無聊事上!例如最勁果個可以把時間停頓5秒,他說經營的麵店每次有客人發現食物中有頭髮,他就可以利用他的異能拿走頭髮,真係反高潮!是的,誰說有超能力一定要做X-Men拯救世界,貢獻人類,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沒有浪費不浪費,這只是別人一廂情願的想法,沒有必要跟隨,去達到別人的期望或所謂的成就,活得開心,覺得自己的生活有意義便可,就如戲中幾個有超能力的人最開心的事就只是找到"同類",閒時一起聚會表演一下便已經很滿足!不知何時我才找到我的同類.......
7. 最感動是得知櫻井米原來一直把細個看到UFO的事藏在心底,沒有對任何人說過,因為她知道沒有人會相信她,尤其在大人的理智世界,而且每次她遇到自稱有超能力的人都滿懷希望,好盼望有一天真正遇到有異能的人,可惜現實總教她失望!
8. 戲裡有一種說法,我大概是這樣理解:由於細個甚麼也會相信,反而真的可以看到超自然的事,而理智的大人由於看到也不會相信,結果他們真的甚麼也看不到!我一直也覺得童心是一樣很特別的東西,它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世界,而我所指的童心是超越年紀的!
9. 長澤正美最後那個天真而滿足的笑容好有感染力,其實是很難做的,不是可以演出來的東西,不過她就是做到!
10. 原來超能力也可以是互動的,你要遇著另一個有超能力的人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有超能力,否則的話一世也不會知,我好鍾意呢個說法,也說明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一種微妙關係!
除了瘦身男,Cafe老闆及櫻井米,其他人都有超能力啊!
11. 戲雖然不是十分精彩,不過整齣戲很colourful,好醒神!而且一個關於超能力的題材拍成這樣的故事,算是意想不到,都是日本仔腦作怪,第二個地方D人唔會諗D咁嘢去拍!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陳綺貞太陽巡迴演唱會(Cheer Immortal Tour)(2DVD+2CD Boxset) ----- 唱的用心,聽的入心!
2. 這個歷時差不多一年的巡迴演唱會(2009.1.10 - 2009.11.28),其實只有共十二場,到過十個地方,包括台灣,香港,中國及新加坡!每一場也相隔一段時間的tour確實少見,不過相信每一場也有更充足的準備,而且可以保持新鮮感,歌者也會唱得更投入吧!試想想香港歌手一連唱十場,甚麼歌也會唱得麻木,自己也感動不到,又怎樣感動別人!
3. 回想起昨年2009.2.21在紅館看她的香港站演唱會,是她的海外第一站呢!一年多之後再看DVD,那感覺又再返來了,那晚氣氛相當好啊,估不到那麼多人喜歡她,當初說在紅館開,我也覺相當大膽,不過結果竟然門票很快售罄!看回DVD,感覺有點奇怪,因為DVD是用了她的首站台北小巨蛋的演出,不過rundown, songlist及settings與香港的差不多是一樣的,有一種既近且遠的感覺!最大分別是在台北她與觀眾更接近,更會下台坐於觀眾之間演唱,實在太捧了!
3. 一直覺得陳綺貞是屬於小眾的,不過那群小眾卻是真心的喜歡她欣賞她,所以大家也會表現得非常熱情,有異於一般歌迷迷戀偶像那種!那種關係反而更親近,是一種心靈上的親近,也因此在本質上已令人感動!
4. 說實話,陳綺貞所寫的詞也很有詩意,而且很personal,雖然很多我也不太明白當中意思(主要原因是我中文水平不足),不過卻有一種動心的感覺,因為我相信她是以最真摰的情感來寫歌寫詞的,所以用心聽的人一定會接收到!好可惜,香港人實在太忙,很多也只喜歡糖衣音樂與歌詞,一切也只求易上口易入耳,沒有人有閒情去咀嚼歌詞或者注意編曲!我也有朋友聽過陳綺貞,完全的不喜歡,也許她真的不夠商業味吧,我心裡只好為她解釋只因她太忙吧,很多人聽歌有時只求一時relax,而陳綺貞卻絕對是個要花時間欣賞的歌手!
5. 有時真的很奇怪,為何一個人可以這樣有才華,自己寫歌自己寫詞自己唱,而且都是好作品,樣子又不差!最厲害是她後來更離開唱片公司,做個自由身歌手,幾年出一隻碟又可以生存到,真的很佩服她的毅力!其實她在魔岩/滾石唱片公司的年代我已有留意她,有聽她的歌,不過真的愛上她是她獨立後出的第一張專輯"華麗的冒險"(2005),至今仍是我心中她最好的專輯,她寫出了自己的心情也寫出了別人/我的心情,我愛死了!我有時也會不懂,為何她明明有拍拖,有隱定的感情生活,何以歌詞又可寫得那樣傷感,那樣觸動人心!不過當我再想想自己,也大概明白了,感傷/敏感可以是人的天性,可以是自己經歷過的往事,這些東西會跟著你走,無論你此刻在別人心中是如何幸福也抺不掉的!
6. 這DVD中的歌其實沒有甚麼要特別推薦的,因為全部也很精彩!只想提很喜歡"下星期去英國"及"倔強愛情的勝利"連著唱的安排,一首講友情,一首講愛情,而且少說話的陳綺貞還說了一番關於朋友的感慨,很感人呢!而每次她唱"吉他手"也必能帶起全場氣氛,每個人也會大聲對她唱出"我愛你"!這歌的題材很特別,是寫歌迷對喜歡的一個吉他手的愛慕的表白,我想陳綺貞寫的時侯也沒想過之後唱現場時變成了歌迷表達對她的愛慕的應援歌吧!此外,"會不會"相信也是歌迷鍾愛的歌吧,他們總會跟著一起唱!
7. 還想提她唱"旅行的意義"時,唱第二句開始已哭起來,結果頭一段verse完全也是歌迷伴著唱,她感觸得唱不出來,我在家中看時也忍不住陪著她流淚,一首已唱了幾年的歌仍能勾起感傷,在陳綺貞心裡面一定有相當大的意義了!當然,我也是極度喜歡這歌及它的詞,是一首催淚的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h3LKQdR4vo ("旅行的意義"紅館版)
8. 演唱會其間播了她初出道參加比賽直到現在的片段,感覺上好似看著她的成長,她有現今的成就實在教人欣慰!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她2000年的冬菇頭,雖然我聽過別人說是最難看,不過我還是覺得很可愛!
9. 對我來說,演唱會DVD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聽到她唱"還是會寂寞"及早期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告訴我"!另外,我很想聽她現場唱"華麗的冒險"專輯中我極喜愛的"太多",不過有點偏門,將來也未必有機會聽到!不過,有遺憾也好,可以對將來更有盼望吧!
10. 演唱會的製作也非常認真,那個巨型屏幕的畫面很美,陳綺貞的衫也非常型及華麗,當然不可不提是她一邊手臂上的假紋身圖案好搶!此外,音樂也做得很不錯,幾首歌更有orchestra伴奏,相信比香港的認真很多,歌者與樂手也認真點!
11. Boxset中的CD其實是比DVD多兩隻歌的,分別是"距離"及"靈感",齋買CD的人有福了!而DVD 2其實是巡迴各地的片段,可惜香港之行佔很少,有些失望!發覺其他地方的紀念品似乎更美及更多,見很多歌迷也即場買陳綺貞在唱"旅行的意義時"戴著的機車帽及買膠的太陽花配合主題,香港似乎也沒有,實在失色!慶幸我當時捨得買了她的演唱會T-Shirt,她也有穿著唱歌啊!
12. Boxset也相當精美,包裝令人愛不釋手,尤其是放DVD的紙盒及它的graphic很吸引,只是封面太普通,Cheer Chen似乎喜歡封面看不清楚她的樣子,近幾張碟也是,多點神秘感吧!
p.s. 很開心可以在自己的blog中為陳綺貞寫點東西,雖然又無得早D瞓了,不過都算值得!如果她再來香港開演唱會,一定要再看啊!
一首只看歌詞已相當令人感動的歌,想與所有會看我個blog的人分享:
旅行的意義
詞/曲 陳綺貞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IxeYGCsPc4&feature=related )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嚐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裡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動心
說不出離開的原因
你累積了許多飛行 你用心挑選紀念品
你蒐集了地圖上每一次的風和日麗
你擁抱熱情的島嶼 你埋葬記憶的土耳其
你流連電影裡美麗的不真實的場景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出旅行的意義
你勉強說出你為我寄出的每一封信
都是你離開的原因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
The Runaways ----- 期待中
Film : The Runaways (2010) (USA)
Directed by Floria Sigismondi
Written by Floria Sigismondi
Starring Dakota Fanning/ Kristen Stewart/ Stella Maeve/ Scout Taylor-Compton/ Michael Shannon
Music by Lillian Berlin
Duration : 109mins
1. 在戲院看到此戲的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HpEJ749TRM),好想睇,因為我一向喜歡看musician的人物傳記,而今次是講70s的女子組合"The Runaways"(1975-1979),她們大概是美國全女子搖滾組合的始祖!看完trailer已有點亢奮的感覺,相信內容必定會與"sex & drugs"扯上關係,是關它們與Rock N Roll的共通點是同樣教人亢奮!
The Runaways(Middle: Cherie Currie/ Right One: Joan Jett)
2. 電影主要是講The Runaways的靈魂人物Cherie Currie(starring Dakota Fanning)及Joan Jett(starring Kristen Stewart)的成名故事!巧合地兩個女主角也有參與電影"Twilight Saga"系列的演出,Kristen Stewart更是Twilight Saga女主角,而她在此片的造型勁似Joan Jett,所以令人更加期待!
3. 其實我對The Runaways不熟悉,始終是屬於70s,不是我的年代,不過反而因此增加了我看此片的新鮮感,好似去認識一件新事物一樣!而我比較知的卻是Joan Jett在80s自組的樂隊"Joan Jett & The Blackhearts",因為他們把一隻70s的別人的歌唱紅,就是無人不識的"I Love Rock 'N Ro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0ZicY7Oqmg&feature=related),此歌在美國大Hit,另外還有再之後的名曲"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iYv_lNfFA&feature=related),這歌應該是無一個香港人不識吧!
4. 電影poster頗型,沒有任何主角的樣,不過就是給人直接聯想到The Runaways的名曲"Cherry Bomb(http://www.youtube.com/watch?v=pMDn6V7ZLhE&feature=related )!順帶一提,The Runaways曾經在日本牽起一陣狂熱!
5. 希望真的會上畫,因為有過經驗出了trailer結果無上畫,而相信會看此片的人不多,可能佔大部份是Kristen Stewart的fans!
Dakota Fanning as Cherie Currie
p.s. 哈哈,第一次電影未上畫又未看就為它寫東西!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Robin Hood("俠盜.驕雄") ----- 平舖直敘,沒高潮!
Film : Robin Hood (USA) (2010)
Directed by Ridley Scott
Writing credits:
Brian Helgeland (screenplay)/ Brian Helgeland (story) and Ethan Reiff (story) & Cyrus Voris
Cast : Russell Crowe/ Cate Blanchett/ Max von Sydow/ William Hurt/ Mark Strong/
Oscar Isaac/ Danny Huston
Duration : 140mins
1. 整齣戲最大的吸引力是導演的名氣,因為他拍過經典的"Alien",不過他近年來的幾套戲也有點失準,近期最好的應是2001的"Black Hawk Down"了!而最差的相信是同類型的"Kingdom of Heaven",不過這套更差,我懷疑他不適合拍這類型片種!
2. 故事非常平淡,兩條平衡的主線也不吸引,甚至後來兩條線聚在一起也沒法帶出高潮,戲情沒有驚喜,最surprise算是King Richard The Lionheart的結局,所有的東西幾乎也在expect之內!140mins實在太長了!
3. 對Russell Crowe這個演員沒有期望,他最好的已是"Gladiator"及"A Beautiful Mind",而且他完全不切合羅賓漢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與Kevin Costner無得比,令我看得非常不投入!Cate Blanchett當然正,可惜此片沒有太多可以讓她發揮!反而,演通敵叛國的Godfrey的那個演員Mark Strong頗正,之前也有在"Sherlock Holmes"看過他的演出!
4. "Rise and rise again. Until lambs become lions."
維多利亞壹號("Dream Home") ------ 一齣只懂賣弄暴力色情的爛片,不知所謂!
片名: 維多利亞壹號 (2010)
導演: 彭浩翔
主演: 何超儀/ 陳奕迅/ 徐少強/ 鮑起靜/ 葉璇/ 谷祖琳/ Juno/ 周俊偉
片長: 94mins
1. 我以前也講過,我覺得彭浩翔從來都係找著一個好sharp的idea,然後把它發展成一齣戲,可惜他功力不足,結果戲總是有點拖長嚟做,欠缺張力!不過呢套仲弊,sharp idea都無埋,完全係借題發揮,搵戲嚟做,得個"誇"字!
2. 如果話係寫實片,就完全無說服力!說用極度誇張手法反映香港樓市把人迫瘋的現象,卻又完全唔make sense,加插何超儀兒時對Dream Home的憧憬試圖去解釋她的心理又過於表面,劇本完全失控!
3. 那些極度暴力的殺人場面,色情元素及那些indecent的淫賤對白的枝葉,完全係堆砌,bad taste得很(我唔係唔接受呢D淫賤對白,只係放在一個這樣題材的戲中,絕對無謂)!根本上好似係借個題材滿足導演的個人拍暴力色情場面的用心!
4. 看著那些暴力場面,我想起Michael Haneke的戲,不過彭浩翔拍出嚟就完全唔係果回事!仲有佢果D暴力色情還刻意加些笑位,簡直係cheap,我覺得佢滲咗D"From Dusk Til Dawn"的影子(色情淫賤恐怖暴力笑料粗口乜都有,劇情同樣完全失控,真係估佢唔到),可惜人地係cult片,令人睇得超過癮,彭浩翔就眼高手低想學人,慳D啦!
5. 都唔知套戲想點,寫實又唔係,cult片又唔係,應該話係一套扮寫實,實則內容空洞只懂堆砌的戲!
6. 還有那些不斷穿插的剪接,我覺得做得一點也不出色!
7. 戲的opening仲key"based on a true story",然後又key: original story彭浩翔,咁即係點?我覺得佢完全濫用"based on a true story"呢個term,佢知唔知"based on"與"inspired by"嘅分別架!
8. 竟然有我零興趣嘅葉璇,好彩淨係出咗幾幕,真係早死早著!
9. 最值得讚係何超儀拿刀似畫的poster,另外三款亦不錯,不過心諗又唔知係邊度抄翻嚟!
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
Dear John ("分手的情書") ----- 最感人的其實是John父親與主角倆的感情!
Film : Dear John (2010) (USA)
Directed by Lasse Hallström
Written by Jamie Linden/ Nicholas Sparks (Novel)
Starring Channing Tatum/ Amanda Seyfried/ Henry ThomasScott Porter/ Richard Jenkins
Music by Deborah Lurie
Duration : 108mins
1. 本來無意看此戲,只因換票券到期找不到另外一齣更好的!坐我旁有幾個青春無敵o靚妹o靚仔,好明顯唔係睇戲嘅,都幾disturbing,講D嘢又異常幼稚,現代的年青人真係.......
2. 原來導演來頭不少,拍過幾齣好片,如"My Life as a Dog",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The Cider House Rules", "Chocolat",而最近看過的是"Hachiko: A Dog's Story",不過相對來說,此片的主線極之普通,應該是劇本問題,沒有甚麼驚喜的愛情片,而且都係不忘滲D美國主義,不明為何在美國都算好收,可能上畫時近情人節吧,而且故事發生於2001年,在這個年代,情書更顯得難能可貴,更容易感動人吧,也許廿年後,有人肯為心儀的對象寫一封情書,已經可以抱得美人歸了!女主角Amanda Seyfried是我唯一認得的,因為她拍過"Mamma Mia",是啊,忘了提導演以前是拍過大部份Abba的MV的!
3. 故事是講相識兩星期便深愛對方然後男友要參軍,所以分隔兩地,只靠書信往來,斷斷續續經歷了六七年的感情!主線我已無嘢想講,反而"書信"令我想起其他,現代的人已幾乎不寫信,通訊是靠電話, e-mail, fb, blog等,信似乎只會在戰場上出現,也許就是此片的賣點!最簡單的信已變成了最浪漫的東西,也是最真誠的表現!是的,信是一種很特別的交流方式,幾乎是無可取代的,尤其是親筆寫的信,不過這當然要靠互動,一方很難獨個支持下去!我寫信最多的時間應是F.6, F.7至U畢業後的一段時期,而且好多時是好朋友之間的信,雖不是情人,其實都有點浪漫感覺的!最記得是F.6/F.7有些日日見的同學都寫信,好正!好多嘢不是面對面或對著聽筒就可以表達的,信是有其獨有的魅力,也代表了交往的深淺!
4. 此戲最好看的其實是副線,即男主角John與其父親的關係,兒時由一枚錯體銀幣開始,只是長大後關係變得疏離,而John女友Savannah也是對John父親收集的錢幣感興趣而與其建立關係,他們之間所表現的親切感令人相當動容!父親的角色演得非常出色,尤其他因為自閉症的行為表現,不太懂表達自己但又明顯看出他疼錫兒子及對Savannah極有好感,起碼他樂於與她溝通,不知何解我非常感受到,可能其實我都有自閉症,好怕與人接觸!另外,Savannah的鄰居也有個自閉症的兒子,又是從不與陌生人說話,卻與John一拍即合,我也相信自閉症的人與陌生人接觸是相當靠直覺的,而那直覺通常又相當準確,這反而成為了他們的天賦,他們似乎對於純潔的東西是有感應的!
5. 片子的插曲們也相當動聽!以下是女主角Amanda Seyfried主唱及填詞的插曲"Little Hous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RcVYxcOhHk&feature=related
Mother and Child ("愛在你左右") ------ A strong bond that cannot be easily seperated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Film : Mother and Child (2010) (USA)
Directed by Rodrigo García Barcha
Written by Rodrigo García
Starring Naomi Watts/ Annette Bening/ Kerry Washington/ Jimmy Smits/ Samuel L. Jackson
Music by Ed Shearmur
Duration : 125mins
1. 其實我對英文戲名有點抗拒,因為我一向對這些題材提不起興趣,總覺又是宣揚母愛的偉大!直至宣傳poster提到"Babel", "21 Grams"的導演名字,還一直以為是他導演才入場(而cast對我唯一吸引力是Naomi Watts),點知看完後再check資料時才知他只是監製,也正因這個誤會才不致miss了一齣好戲!
2. 導演原來拍過"Six Feet Under" TV Series,可惜我沒看過,因為我實在太少看電視,不過我聽過已經代表齣劇好出名,看劇名已想像到題材會是相當吸引!
3. 我間唔中提起Naomi Watts("21 Grams", "The Painted Veil", "Eastern Priomises", "Funny Games US"),之後就會有人問我即係邊個,我的答案總是"King Kong"女主角,因為提別套就已經無人識,而戲的宣傳也一定提這點,我成日都懷疑佢本人都唔多想提起,其實佢已經好接近演技派,而且好多時都唔拍商業片,以上提到她主演的戲其實我都很喜歡,因此對她一向印象是頗佳的!
4. 此戲她也演得很不錯,那種工作能力超晒班,極主動同時又相當aggressive,絕不會讓自己靜下來settle down, 而且everything is under her control",從她的行為說話也相當能夠表現出來!好有印象她去律師行見工,說其中一個條件是上司一定要是男性,因為一般女性會覺得她threatening!我在想如果我可以叻到揀上司就好啦,我會說上司一定要是女性,因為我從來與男上司夾唔到(其實跟我的是男性都唔係好得),這不是我想像出來,而是事實經歷過!記得我第一份工的第二個女上司,個個都話佢惡頂(加上第一個實在太nice),同事成日係佢背後講佢壞話,雖然我都知佢不太好,不過佢對我又無乜嘢播,同事也覺得相對來說她對我已經好唔錯,起碼我無乜俾佢鬧過!其實我以前份工是比較適合男性做的,但跟我的兩個都係女仔,同事也說我工作上無乜著數,結果真係做死我,成日要補鑊,不過我寧願咁,好過搵兩個男仔跟我,幫到手不過我會做得無咁開心!....好似已經離題萬丈,想我講套戲嘅人可能已經俾我激死咗!
5. Elizabeth(Naomi Watts)面對隔離屋那假得很,刻意製造親切形象想成為萬人迷的鄰居的小節好正,她有點破壞性的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更加顯露出她的性格!
6. 當然,戲中演得最好的是Annette Bening,她演的那個照顧年邁母親的角色,她所經歷的,她的性格形成及其後的轉變也演得很好,沒法不令人流下眼淚!
7. 喜歡這戲的不完美中的完美結局,感覺一點不落俗套,起碼我在看戲的中途估不到結局竟會是這樣!有時想,有些人看戲睇得好通,很多劇情的發展也想像得到,反而會減少看戲的樂趣!我這樣半蠢不傻,間中仍可享受到劇情所帶來的驚喜!
8. 戲其實是講三個看似獨立的故事,之後會發現它們之間的微妙關係,尤其是想收養兒子的夫婦那條線真的非常隱蔽,卻突顯了結局的出色,片子的編劇實在值得一讚!近幾年都有很多類似的手法的電影,如"Babel"及"Crush",也是拍得相當精彩!不過,可能題材關係,我覺得未能超越之前提到的!
9. 說起題材,我想大概這片是講adoption與Mother & Child的關係!給收養,被收養,去收養,以全面的角度探討這問題及了解他們每個角色的心情及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可以看出Mother & Child那種strong bond可以是超越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當Elizabeth得知自己意外懷孕,她的憤怒其實可想而知,she always controlling her own life not by anyone even her own child,看她十七歲便獨立而且即時做絕育手術便知她的決心!不過當她冷靜過後,她的決定又是那麼的affirmative,卻正貫徹了她的性格!Mother & Child那種bond可以是很personal的,just between two of them,父親的角色可以是完全不重要,看Elizabeth的決定及那個打算把自己的兒子給人收養的黑人女子便知,她只在乎將來照顧自己兒子的養母是否適合,把養父完全ignore!!!
10. Karen(Annette Bening)的良心自責影響了她的性格也影響了她的一生,變得自我封鎖及sensitive,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別人!而她與母親其實亦是另一個mother & child的case,而她的母親亦同樣受著自責之苦,那bond是連綿不絕,永不止息,一代傳一代的,仿似存在於基因之內!此外,我也很喜歡Karen與她的家庸及其女兒那小節,由嫉妒至包容至融和,令人看得愉快!
11. 相信戲有意講mother & daughter是有一種獨有而無可取替的關係是不同於mother & son, father & son or father & daughter的,而我亦相信它們之間其實是有些微妙的分別!
12. 我大概沒法寫得透徹,因為對於Mother & Child那強烈的關聯是超乎了我可以感受的範圍以外,而且某程度上是難以理解的!甚至我覺得不便講太多,有點見笑的感覺!
p.s. 片子看到尾段,很多時都要垂下頭看,稍為認識我的人也明白何解吧!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紙城"讀後隨想 ----- 給作者麻手及友人的生日禮物!
妳看完也許會失望,可能不像我上次給"鴛鴦"的回應般,貼近妳的故事主題,而是如我這個blog的風格一樣,只是隨思隨寫,沒有大方向,甚至不著邊際!而且,這其實只是這幾天把餘下的故事看完的隨想,之前看的我諗要快看多一次才能寫出東西!本來這份生日禮物可以完美些,只怪我太遲想到這idea,已找不到太多時間可以把所有故事的感覺寫出來!不過,有趣的是,由第六章開始,也就是整本書頁數的下半啊!那麼,上半集妳再等等吧,但不要期待,因我答不到妳何時完成!
1. 銅鑼灣 ----- 惡善/ 快感審判:
妳的主題是惡善,不是善惡,意思是"討厭善良",還是我想多了,因我不明白!如果說是兩者沒分別,我大概想到的是人世間屬於"惡"的東西,在別個角度卻是"善"的!故事中提到的不同空間的平衡存在,其實在同一空間不同的思想也是平衡的存在,它們也可以沒有交叉點,兩個人可以完全溝通不到,活於不同的世界!大概我想遠了,與妳的故事無關!
我是喜歡銅鑼灣的熱鬧與聚會房間那種contrast!離開了地面,上高了幾層,去到某個層次,所有的東西也會變得清靜,直到去到某個頂點,就會得到絕對的寧靜,因為你會發覺已是孤身一人,再沒有人可以與你溝通,也許只有故人!
故事的結尾給人很吊癮的感覺,不甚完整,當然相信妳是故意的!我在想被主角誤殺的人存在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他還是那麼抱怨,也許他仍是留戀從前的!
指控與審判總是沒完沒了.....
散文中妳提到的泡沫審判就如泡沫經濟一樣,是人心的一種反映,或者說是羊心的反映也無不可,我絕對做過當中的人,尤其是你希望在人群中得到一點認同又不想在那刻自命清高討人厭,那些話題只是輔助品!我想起陳冠希事件的淫照在一次兩圍枱的開年飯中成為同事們的焦點,手機上載的相片不斷的circulate,好不熱鬧!
2. 天水圍 ----- 怪獸媽媽/ 身分的分身
本來以為這個故事較平淡,點知又係估妳唔到,同埋那個小孩角度令到個故事更吸引,單張從手中掉出來的情節很精彩!其實我最初以為那個是女孩,直到妳明言了,可惜看了看,我又不其然又把他轉了性,令我有點不慣呢,可能是女孩才會讓我看得較投入吧,其實妳寫的時候有想過他的性別問題嗎?
關於"憎恨爸爸,保護媽媽"的思考軌跡,妳的想法很獨到,想不到媽媽不再是弱者反而會令小孩不習慣,而媽媽的一再容忍本來順勢會一天變崩潰,反而得了個"反效果",家庭變得和睦,原來甚麼事也真的有可能!
又想問,在妳設計角色性別時,是否想過"真媽媽"要是男人?是否一個女人最不切合她完美媽媽身分就是她的男人部份?
我不會否定妳說的: "想念比疼愛更難維持",淡忘是常見的,不過我想講在某些情況下會是剛剛相反的 ----- 由於知道疼愛會消失,不如從此把愛情一刀兩斷,換回長遠的想念!
"記憶"不同於"想念",果然思路清晰!是的,記憶好死,只是客觀的存在於一個人腦裡,而想念卻是藏於心內!
沒錯,身分涉及責任與義務,沒有身分,某程度來說是自由得多!不知妳記得否,我說過我連"女朋友"這個term也相當抗拒,也是同一個原因,因為這個身分其實不代表甚麼,起碼代表不了"你愛她"這個關係!她是你老婆,你可以天天打她,那代表了甚麼,一點意義也沒有!再扯遠些,我說也許不會看阿嬌的新片"前度",除了因為做她男友的角色要過我那關,也因為我不喜歡"前度/Ex"這個term,對"Ex"尤其討厭,那個感覺很冷,好似一點感情也沒有留下,我又想起那些絕情冷血女子!
妳提到歷史,舉了岳飛為例,他正是我讀過那些皮毛中國歷史課中最喜愛的人物,最初看那段歷史時是相當激動,當然對於歷史有作較深入研究的也許會說我不該,不過在我看過的幾個段落的歷史介紹中就是感動了我,我沒必要去破壞它吧,橫豎那麼久遠的歷史根本沒有人知那時的人物真正的心裡在想甚麼,是真的腦筋不懂轉彎還是懂轉但不選擇去轉!
3. 黃大仙 ----- 不散不見/ 三世
看到頭兩句,看到大宅,想起張國榮;看到歌星名字,看到"案發現場",想起MJ;看完整個故事的佈局,想起Elvis Presley!不知妳在構思故事時,其實又是想起誰呢?
其實看到頭兩次到訪解簽人的情節的時候,我已覺得奇怪,為何同一卦會問不同的人,直到第三次我才肯定歌星確是到訪過三次,是因為他不信邪還是他一直找不到人為他做那場法事,又還是三次解簽也是他的預先佈局呢?
故事到最尾變成了佛計,提出了沒有完結的快樂其實是不快樂的,那麼沒有完結的痛苦也不是最痛苦吧!我想起"A Serious Man"的隨想中我提到由快樂突然又變回痛苦,那種落差其實是令人更難受的!同樣地,快樂隨著痛苦而至,正所謂苦盡甘來,那種快樂才變得有意義,亦會更加珍惜及可堪回味!
雖然我不認為有了無限生命,快樂會即時結束,不過我卻很喜歡關於長生令時間模糊的概念!是的,時間對於有限的生命才會顯得特別有意義!
另外,對於"苦苦追求不要被世人遺忘",其實我曾經在別處寫過這題目,因為這也許是活在世上其中一個意義,希望死後仍不被人忘記,我也真的會這樣想,活著的時候已很怕被人遺忘,很希望在某些人心中是有位置的!只是,當你再看遠點,那些不會忘記你的人也終會不存在在這世上,最後你的存在過是沒有人知的,所有的記憶延續也會最終消散,除非你是大人物或者有些驚天地的作品留給後世也許可以再延長多一點時間!不過,如果時間是無限,你終會敗給它!
佩服妳看通前世來世與從前將來的我其實也是以時間為單位,所以可以視作彼此相連,正如妳書中提到關於樹的比喻!
4. 沙田 ----- 慕死/ 留白
看的其間,腦中閃出"藍白紅三部曲之紅"的最後一個鏡頭("Three Colors"也是一齣我很想有一天能為它寫blog的戲),很短的幾個鏡頭幾個名字,所帶給我的震撼可說是畢生難忘!關於人與人的連繫,關於命運的交錯與重覆性,帶給我一個新的視野!妳的短故事連結也相當有趣,這個構思是妳寫書時已決定還是妳寫到最後一篇時才突然想這樣作結的呢?
故事本身我覺得是頗複雜的,而作者的思維一定要相當清晰!其實剛剛看時是有點怪的,因為加進了妳對沙田的一些想法才引進故事的開始,印象中別的故事一開始就單刀直入!看畢整個故事,感覺在結構上有點說不出來的未盡完美,當然好大可能是某些情節我未能完全領會!
那個綁架莫勝的人究竟是誰,是否其實已在故事中作了暗示?那個瘦男子又是誰?
喜歡那句"錢本來就是長生不死的無主孤魂",令我想起古巨基的一首歌詞!
妳說得沒錯,我也相信是會迷上別人的任性的!
其實對於"這世上只有兩種人"的說法已有點厭倦,好像隨意拿兩個相反詞上去也可以說出一番道理般!當然,這不是說在妳口裡,而是故事中人口裡,絕對一點問題也沒有,只是表達出他的推銷技倆而已!
"留白"中說到"沒有追求,到處驚喜",我想起我的日本之旅!再談!
後記:
關於妳的後記二,我看出妳心思,卻看不出妳的意思,絕對是因為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不起,我是有點一頭霧水,有無人解簽?!
p.s. 其實此時此刻腦中感覺組織不來,我每次緊張便會這樣,因為時間太過緊迫,關於故事意圖,我應該還有東西想說的,之後才再作補充吧!
p.s. II 我對妳所寫的故事的理解,可能扭曲了妳的原意,請見諒!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Closer("誘心人") ------ 美國版寫實現代愛情故事!
Film : Closer (2004) (USA)
Directed by Mike Nichols
Written by Patrick Marber
Starring Julia Roberts/ Jude Law/ Natalie Portman/ Clive Owen
Music by Suzana Peric
Duration : 98mins
1. 為何我會寫一齣2004的片? 因為我買了這戲的blu-ray,剛重看了一次,作為第一齣美國戲的blu-ray都算值得,記得是我當年數一數二喜歡的戲!不過我知道這戲給人的感覺很極端,不是很喜歡便是很不喜歡,不知你是那一類呢?作為現代寫實愛情故事,這戲是好到的!
2. 先講opening,已夠經典,slow motion二人相遇配合Damien Rice的歌"The Blower's Daughter"(http://www.youtube.com/watch?v=0KaxoRXmdSY&feature=related),加上很搶耳的歌詞"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拍得超美,引出戲的第一句對白:"Hello Stranger!",是的,所有情人的關係也是由陌生人開始!而ending的首尾呼應也處理得很好!
3. 喜歡戲的對白,其實它是把所有東西極端化,結果就呈現了真相!簡單來說,它是把戲中情侶間所有心裡對白原原本本的說出來,一般來說是不會那麼直接夠膽問出口吧!就如Larry(Clive Owen)得知Anna(Julia Roberts)有婚外情時,不斷追問她與別個男人上床的detail,也許這就是男人最想知的,也總是concentrate on sex matter,不過一般不會如戲中露骨的一問一答!!! 而Dan(Jude Law)與Larry的極度搞笑兼淫賤的Cyber Sex對話也許正是眾男人的心裡慾望吧,這是極端的反映,因為正常人怎也想不到他們這種有識之仕都會玩Cyber Sex咁無聊,一個人心裡的歪念/邪念其實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出來的!而Cyber Sex約見面的joke導致Larry與Anna的相遇然後結婚是全片最富戲劇性的,後來Dan也對Larry說"Your Marriage is just a joke"!
4. 這套戲給我的最大領會也是本片的主題: Truth and Lies,似乎當你想取悅或挽留你喜歡的人時就會不斷說美麗的謊言,而當你想與一個人斷絕關係,想盡快離開時就說真話,甚至親自把從前的謊言刺破,因為真話好多時都是最傷人的!片中的人都好似好假,連感情也是,用情總是不認真,得一個想別個(其實"The Blower's Daughter"歌詞來到最後一句好諷刺: I can't take my mind off you X 5, I can't take my mind...my mind...my mind...'Til I find somebody new),無論你當初說(唱)得幾情深,幾落力!不過原來這樣就會受最少傷害,看Larry便知,他是全片最賤也最攻心計,不過他也算真小人,反而Dan有點似偽君子!Alice(Natalie Portman)是戲裡感情最真最單純的一個,她唯一的大話只是隱瞞真姓名,相對於其他人的虛偽完全是微不足道,而她卻是最受傷害的!
5. 戲中有極多精彩對白,例如:-
a. Dan移情別戀,想同Alice分手, Dan的原因是: "She(新對象) don't need me!",暗示Alice是太需要他太愛他,令他吃不消!
b. Anna對不斷對Larry說: "You choose it!", 迫得Larry說: "Yes, I choose it but I don't like it",雖然看似不合邏輯,不過事實是一個人揀的東西未必就是他鍾意的!
c. Larry對Dan說有些人就是喜歡depress,所以他不希望快樂,因為若果快樂了便不能再depress下去,他們會感到不安!他其實是暗示Anna,她會做些決定令自己不好過,令自己得不到快樂,有點自虐心態!所以他對Anna這樣賤,只是滿足她的需要!
d. Larry說一個人用上別人的名字,就仿佛把自己當作別人,縱使做了不道德的事或會令到自己感到羞恥的行為時,心理上也不會受到良心或道德的責備,仿似不用面對自己!
e. Alice去看Anna的相片展,主題是不同地方的人面露悲傷表情的黑白照(其中一張更是她本人,那張相確是拍得很美),Alice的評價是有點不屑,說它們只是"sad strangers photographed beautifully",諷刺Anna只是拿別人的悲傷來作個人相片展覽,成為了商品,此刻她在此開心的開展覽,別人還在他方仍然處於悲傷中,Alice因此一點也不欣賞!當然,在情感上Alice是同時發洩對Anna搶走她男友的心的不滿!不過,她看那些相的觀點我真的從沒想過!
f. 欣賞Alice的簡單,她說喜歡一個便會繼續在一起,從未試過仍喜歡一個人而向他提出分手/離開他,相反不再喜歡便即時說再見,而她在戲中真的貫徹始終做到,沒有講一套做一套!而且她正如戲中脫衣舞孃的角色,只要肯付出,她是可以完全赤裸於(愛)人面前,讓他看過夠,奈何Dan就是不懂珍惜她的真!
6. 這片寫實在把平時看不到的真實赤裸裸的完全暴露於觀察面前!
7. 相信每個看此戲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對戲裡所表達的東西有不同的看法,我懷疑對於某些內容甚至有相反的觀點,所以才會喜惡各走極端!而且,各人也應會找到屬於自己喜歡的對白吧!
8. 介紹多一隻插曲,都是Damien Rice唱的,叫"Cold Wat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7JydSmoyY&feature=related)! Damien Rice是我其中一個很喜歡的愛爾蘭歌手,喜歡他的聲線,好悲好死,感染力很強,他有些歌甚至唱得極度聲嘶力竭,仿佛把心中的悲憤也一同發洩出來!
p.s. 看HD Blu-ray有時反而覺得畫面detail得很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