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The Runaways ----- 期待中
























Film : The Runaways (2010) (USA)
Directed by Floria Sigismondi
Written by Floria Sigismondi
Starring Dakota Fanning/ Kristen Stewart/ Stella Maeve/ Scout Taylor-Compton/ Michael Shannon
Music by Lillian Berlin
Duration : 109mins

1. 在戲院看到此戲的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HpEJ749TRM),好想睇,因為我一向喜歡看musician的人物傳記,而今次是講70s的女子組合"The Runaways"(1975-1979),她們大概是美國全女子搖滾組合的始祖!看完trailer已有點亢奮的感覺,相信內容必定會與"sex & drugs"扯上關係,是關它們與Rock N Roll的共通點是同樣教人亢奮!

The Runaways(Middle: Cherie Currie/ Right One: Joan Jett)

2. 電影主要是講The Runaways的靈魂人物Cherie Currie(starring Dakota Fanning)及Joan Jett(starring Kristen Stewart)的成名故事!巧合地兩個女主角也有參與電影"Twilight Saga"系列的演出,Kristen Stewart更是Twilight Saga女主角,而她在此片的造型勁似Joan Jett,所以令人更加期待!


3. 其實我對The Runaways不熟悉,始終是屬於70s,不是我的年代,不過反而因此增加了我看此片的新鮮感,好似去認識一件新事物一樣!而我比較知的卻是Joan Jett在80s自組的樂隊"Joan Jett & The Blackhearts",因為他們把一隻70s的別人的歌唱紅,就是無人不識的"I Love Rock 'N Rol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0ZicY7Oqmg&feature=related),此歌在美國大Hit,另外還有再之後的名曲"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iYv_lNfFA&feature=related),這歌應該是無一個香港人不識吧!

4. 電影poster頗型,沒有任何主角的樣,不過就是給人直接聯想到The Runaways的名曲"Cherry Bomb(http://www.youtube.com/watch?v=pMDn6V7ZLhE&feature=related )!順帶一提,The Runaways曾經在日本牽起一陣狂熱!

5. 希望真的會上畫,因為有過經驗出了trailer結果無上畫,而相信會看此片的人不多,可能佔大部份是Kristen Stewart的fans!

Kristen Stewart as Joan Jett
Dakota Fanning as Cherie Currie 

p.s. 哈哈,第一次電影未上畫又未看就為它寫東西!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Robin Hood("俠盜.驕雄") ----- 平舖直敘,沒高潮!
























Film : Robin Hood (USA) (2010)
Directed by Ridley Scott
Writing credits:
Brian Helgeland (screenplay)/ Brian Helgeland (story) and Ethan Reiff (story) & Cyrus Voris
Cast : Russell Crowe/ Cate Blanchett/ Max von Sydow/ William Hurt/ Mark Strong/
Oscar Isaac/ Danny Huston
Duration : 140mins

1. 整齣戲最大的吸引力是導演的名氣,因為他拍過經典的"Alien",不過他近年來的幾套戲也有點失準,近期最好的應是2001的"Black Hawk Down"了!而最差的相信是同類型的"Kingdom of Heaven",不過這套更差,我懷疑他不適合拍這類型片種!

2. 故事非常平淡,兩條平衡的主線也不吸引,甚至後來兩條線聚在一起也沒法帶出高潮,戲情沒有驚喜,最surprise算是King Richard The Lionheart的結局,所有的東西幾乎也在expect之內!140mins實在太長了!


3. 對Russell Crowe這個演員沒有期望,他最好的已是"Gladiator"及"A Beautiful Mind",而且他完全不切合羅賓漢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與Kevin Costner無得比,令我看得非常不投入!Cate Blanchett當然正,可惜此片沒有太多可以讓她發揮!反而,演通敵叛國的Godfrey的那個演員Mark Strong頗正,之前也有在"Sherlock Holmes"看過他的演出!

4. "Rise and rise again. Until lambs become lions."

維多利亞壹號("Dream Home") ------ 一齣只懂賣弄暴力色情的爛片,不知所謂!
























片名: 維多利亞壹號 (2010)
導演: 彭浩翔
主演: 何超儀/ 陳奕迅/ 徐少強/ 鮑起靜/ 葉璇/ 谷祖琳/ Juno/ 周俊偉
片長: 94mins

1. 我以前也講過,我覺得彭浩翔從來都係找著一個好sharp的idea,然後把它發展成一齣戲,可惜他功力不足,結果戲總是有點拖長嚟做,欠缺張力!不過呢套仲弊,sharp idea都無埋,完全係借題發揮,搵戲嚟做,得個"誇"字!

2. 如果話係寫實片,就完全無說服力!說用極度誇張手法反映香港樓市把人迫瘋的現象,卻又完全唔make sense,加插何超儀兒時對Dream Home的憧憬試圖去解釋她的心理又過於表面,劇本完全失控!


3. 那些極度暴力的殺人場面,色情元素及那些indecent的淫賤對白的枝葉,完全係堆砌,bad taste得很(我唔係唔接受呢D淫賤對白,只係放在一個這樣題材的戲中,絕對無謂)!根本上好似係借個題材滿足導演的個人拍暴力色情場面的用心!

4. 看著那些暴力場面,我想起Michael Haneke的戲,不過彭浩翔拍出嚟就完全唔係果回事!仲有佢果D暴力色情還刻意加些笑位,簡直係cheap,我覺得佢滲咗D"From Dusk Til Dawn"的影子(色情淫賤恐怖暴力笑料粗口乜都有,劇情同樣完全失控,真係估佢唔到),可惜人地係cult片,令人睇得超過癮,彭浩翔就眼高手低想學人,慳D啦!


5. 都唔知套戲想點,寫實又唔係,cult片又唔係,應該話係一套扮寫實,實則內容空洞只懂堆砌的戲!

6. 還有那些不斷穿插的剪接,我覺得做得一點也不出色!

7. 戲的opening仲key"based on a true story",然後又key: original story彭浩翔,咁即係點?我覺得佢完全濫用"based on a true story"呢個term,佢知唔知"based on"與"inspired by"嘅分別架!

8. 竟然有我零興趣嘅葉璇,好彩淨係出咗幾幕,真係早死早著!

9. 最值得讚係何超儀拿刀似畫的poster,另外三款亦不錯,不過心諗又唔知係邊度抄翻嚟!

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

Dear John ("分手的情書") ----- 最感人的其實是John父親與主角倆的感情!
























Film : Dear John (2010) (USA)
Directed by Lasse Hallström
Written by Jamie Linden/ Nicholas Sparks (Novel)
Starring Channing Tatum/ Amanda Seyfried/ Henry ThomasScott Porter/ Richard Jenkins
Music by Deborah Lurie
Duration : 108mins

1. 本來無意看此戲,只因換票券到期找不到另外一齣更好的!坐我旁有幾個青春無敵o靚妹o靚仔,好明顯唔係睇戲嘅,都幾disturbing,講D嘢又異常幼稚,現代的年青人真係.......

2. 原來導演來頭不少,拍過幾齣好片,如"My Life as a Dog",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The Cider House Rules", "Chocolat",而最近看過的是"Hachiko: A Dog's Story",不過相對來說,此片的主線極之普通,應該是劇本問題,沒有甚麼驚喜的愛情片,而且都係不忘滲D美國主義,不明為何在美國都算好收,可能上畫時近情人節吧,而且故事發生於2001年,在這個年代,情書更顯得難能可貴,更容易感動人吧,也許廿年後,有人肯為心儀的對象寫一封情書,已經可以抱得美人歸了!女主角Amanda Seyfried是我唯一認得的,因為她拍過"Mamma Mia",是啊,忘了提導演以前是拍過大部份Abba的MV的!

3. 故事是講相識兩星期便深愛對方然後男友要參軍,所以分隔兩地,只靠書信往來,斷斷續續經歷了六七年的感情!主線我已無嘢想講,反而"書信"令我想起其他,現代的人已幾乎不寫信,通訊是靠電話, e-mail, fb, blog等,信似乎只會在戰場上出現,也許就是此片的賣點!最簡單的信已變成了最浪漫的東西,也是最真誠的表現!是的,信是一種很特別的交流方式,幾乎是無可取代的,尤其是親筆寫的信,不過這當然要靠互動,一方很難獨個支持下去!我寫信最多的時間應是F.6, F.7至U畢業後的一段時期,而且好多時是好朋友之間的信,雖不是情人,其實都有點浪漫感覺的!最記得是F.6/F.7有些日日見的同學都寫信,好正!好多嘢不是面對面或對著聽筒就可以表達的,信是有其獨有的魅力,也代表了交往的深淺!

4. 此戲最好看的其實是副線,即男主角John與其父親的關係,兒時由一枚錯體銀幣開始,只是長大後關係變得疏離,而John女友Savannah也是對John父親收集的錢幣感興趣而與其建立關係,他們之間所表現的親切感令人相當動容!父親的角色演得非常出色,尤其他因為自閉症的行為表現,不太懂表達自己但又明顯看出他疼錫兒子及對Savannah極有好感,起碼他樂於與她溝通,不知何解我非常感受到,可能其實我都有自閉症,好怕與人接觸!另外,Savannah的鄰居也有個自閉症的兒子,又是從不與陌生人說話,卻與John一拍即合,我也相信自閉症的人與陌生人接觸是相當靠直覺的,而那直覺通常又相當準確,這反而成為了他們的天賦,他們似乎對於純潔的東西是有感應的!

5. 片子的插曲們也相當動聽!以下是女主角Amanda Seyfried主唱及填詞的插曲"Little Hous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RcVYxcOhHk&feature=related

Mother and Child ("愛在你左右") ------ A strong bond that cannot be easily seperated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Film : Mother and Child (2010) (USA)
Directed by Rodrigo García Barcha
Written by Rodrigo García
Starring Naomi Watts/ Annette Bening/ Kerry Washington/ Jimmy Smits/ Samuel L. Jackson
Music by Ed Shearmur
Duration : 125mins

1. 其實我對英文戲名有點抗拒,因為我一向對這些題材提不起興趣,總覺又是宣揚母愛的偉大!直至宣傳poster提到"Babel", "21 Grams"的導演名字,還一直以為是他導演才入場(而cast對我唯一吸引力是Naomi Watts),點知看完後再check資料時才知他只是監製,也正因這個誤會才不致miss了一齣好戲!

2. 導演原來拍過"Six Feet Under" TV Series,可惜我沒看過,因為我實在太少看電視,不過我聽過已經代表齣劇好出名,看劇名已想像到題材會是相當吸引!

3. 我間唔中提起Naomi Watts("21 Grams", "The Painted Veil", "Eastern Priomises", "Funny Games US"),之後就會有人問我即係邊個,我的答案總是"King Kong"女主角,因為提別套就已經無人識,而戲的宣傳也一定提這點,我成日都懷疑佢本人都唔多想提起,其實佢已經好接近演技派,而且好多時都唔拍商業片,以上提到她主演的戲其實我都很喜歡,因此對她一向印象是頗佳的!

4. 此戲她也演得很不錯,那種工作能力超晒班,極主動同時又相當aggressive,絕不會讓自己靜下來settle down, 而且everything is under her control",從她的行為說話也相當能夠表現出來!好有印象她去律師行見工,說其中一個條件是上司一定要是男性,因為一般女性會覺得她threatening!我在想如果我可以叻到揀上司就好啦,我會說上司一定要是女性,因為我從來與男上司夾唔到(其實跟我的是男性都唔係好得),這不是我想像出來,而是事實經歷過!記得我第一份工的第二個女上司,個個都話佢惡頂(加上第一個實在太nice),同事成日係佢背後講佢壞話,雖然我都知佢不太好,不過佢對我又無乜嘢播,同事也覺得相對來說她對我已經好唔錯,起碼我無乜俾佢鬧過!其實我以前份工是比較適合男性做的,但跟我的兩個都係女仔,同事也說我工作上無乜著數,結果真係做死我,成日要補鑊,不過我寧願咁,好過搵兩個男仔跟我,幫到手不過我會做得無咁開心!....好似已經離題萬丈,想我講套戲嘅人可能已經俾我激死咗!
 
5. Elizabeth(Naomi Watts)面對隔離屋那假得很,刻意製造親切形象想成為萬人迷的鄰居的小節好正,她有點破壞性的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更加顯露出她的性格!

6. 當然,戲中演得最好的是Annette Bening,她演的那個照顧年邁母親的角色,她所經歷的,她的性格形成及其後的轉變也演得很好,沒法不令人流下眼淚!

7. 喜歡這戲的不完美中的完美結局,感覺一點不落俗套,起碼我在看戲的中途估不到結局竟會是這樣!有時想,有些人看戲睇得好通,很多劇情的發展也想像得到,反而會減少看戲的樂趣!我這樣半蠢不傻,間中仍可享受到劇情所帶來的驚喜!

8. 戲其實是講三個看似獨立的故事,之後會發現它們之間的微妙關係,尤其是想收養兒子的夫婦那條線真的非常隱蔽,卻突顯了結局的出色,片子的編劇實在值得一讚!近幾年都有很多類似的手法的電影,如"Babel"及"Crush",也是拍得相當精彩!不過,可能題材關係,我覺得未能超越之前提到的!

9. 說起題材,我想大概這片是講adoption與Mother & Child的關係!給收養,被收養,去收養,以全面的角度探討這問題及了解他們每個角色的心情及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可以看出Mother & Child那種strong bond可以是超越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當Elizabeth得知自己意外懷孕,她的憤怒其實可想而知,she always controlling her own life not by anyone even her own child,看她十七歲便獨立而且即時做絕育手術便知她的決心!不過當她冷靜過後,她的決定又是那麼的affirmative,卻正貫徹了她的性格!Mother & Child那種bond可以是很personal的,just between two of them,父親的角色可以是完全不重要,看Elizabeth的決定及那個打算把自己的兒子給人收養的黑人女子便知,她只在乎將來照顧自己兒子的養母是否適合,把養父完全ignore!!!

10. Karen(Annette Bening)的良心自責影響了她的性格也影響了她的一生,變得自我封鎖及sensitive,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別人!而她與母親其實亦是另一個mother & child的case,而她的母親亦同樣受著自責之苦,那bond是連綿不絕,永不止息,一代傳一代的,仿似存在於基因之內!此外,我也很喜歡Karen與她的家庸及其女兒那小節,由嫉妒至包容至融和,令人看得愉快!

11. 相信戲有意講mother & daughter是有一種獨有而無可取替的關係是不同於mother & son, father & son or father & daughter的,而我亦相信它們之間其實是有些微妙的分別!

12. 我大概沒法寫得透徹,因為對於Mother & Child那強烈的關聯是超乎了我可以感受的範圍以外,而且某程度上是難以理解的!甚至我覺得不便講太多,有點見笑的感覺!

p.s. 片子看到尾段,很多時都要垂下頭看,稍為認識我的人也明白何解吧!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紙城"讀後隨想 ----- 給作者麻手及友人的生日禮物!


最後才寫的前言:

妳看完也許會失望,可能不像我上次給"鴛鴦"的回應般,貼近妳的故事主題,而是如我這個blog的風格一樣,只是隨思隨寫,沒有大方向,甚至不著邊際!而且,這其實只是這幾天把餘下的故事看完的隨想,之前看的我諗要快看多一次才能寫出東西!本來這份生日禮物可以完美些,只怪我太遲想到這idea,已找不到太多時間可以把所有故事的感覺寫出來!不過,有趣的是,由第六章開始,也就是整本書頁數的下半啊!那麼,上半集妳再等等吧,但不要期待,因我答不到妳何時完成!

1. 銅鑼灣 ----- 惡善/ 快感審判:

妳的主題是惡善,不是善惡,意思是"討厭善良",還是我想多了,因我不明白!如果說是兩者沒分別,我大概想到的是人世間屬於"惡"的東西,在別個角度卻是"善"的!故事中提到的不同空間的平衡存在,其實在同一空間不同的思想也是平衡的存在,它們也可以沒有交叉點,兩個人可以完全溝通不到,活於不同的世界!大概我想遠了,與妳的故事無關!

我是喜歡銅鑼灣的熱鬧與聚會房間那種contrast!離開了地面,上高了幾層,去到某個層次,所有的東西也會變得清靜,直到去到某個頂點,就會得到絕對的寧靜,因為你會發覺已是孤身一人,再沒有人可以與你溝通,也許只有故人!

故事的結尾給人很吊癮的感覺,不甚完整,當然相信妳是故意的!我在想被主角誤殺的人存在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他還是那麼抱怨,也許他仍是留戀從前的!

指控與審判總是沒完沒了.....

散文中妳提到的泡沫審判就如泡沫經濟一樣,是人心的一種反映,或者說是羊心的反映也無不可,我絕對做過當中的人,尤其是你希望在人群中得到一點認同又不想在那刻自命清高討人厭,那些話題只是輔助品!我想起陳冠希事件的淫照在一次兩圍枱的開年飯中成為同事們的焦點,手機上載的相片不斷的circulate,好不熱鬧!

2. 天水圍 ----- 怪獸媽媽/ 身分的分身

本來以為這個故事較平淡,點知又係估妳唔到,同埋那個小孩角度令到個故事更吸引,單張從手中掉出來的情節很精彩!其實我最初以為那個是女孩,直到妳明言了,可惜看了看,我又不其然又把他轉了性,令我有點不慣呢,可能是女孩才會讓我看得較投入吧,其實妳寫的時候有想過他的性別問題嗎?

關於"憎恨爸爸,保護媽媽"的思考軌跡,妳的想法很獨到,想不到媽媽不再是弱者反而會令小孩不習慣,而媽媽的一再容忍本來順勢會一天變崩潰,反而得了個"反效果",家庭變得和睦,原來甚麼事也真的有可能!

又想問,在妳設計角色性別時,是否想過"真媽媽"要是男人?是否一個女人最不切合她完美媽媽身分就是她的男人部份?

我不會否定妳說的: "想念比疼愛更難維持",淡忘是常見的,不過我想講在某些情況下會是剛剛相反的 ----- 由於知道疼愛會消失,不如從此把愛情一刀兩斷,換回長遠的想念!

"記憶"不同於"想念",果然思路清晰!是的,記憶好死,只是客觀的存在於一個人腦裡,而想念卻是藏於心內!

沒錯,身分涉及責任與義務,沒有身分,某程度來說是自由得多!不知妳記得否,我說過我連"女朋友"這個term也相當抗拒,也是同一個原因,因為這個身分其實不代表甚麼,起碼代表不了"你愛她"這個關係!她是你老婆,你可以天天打她,那代表了甚麼,一點意義也沒有!再扯遠些,我說也許不會看阿嬌的新片"前度",除了因為做她男友的角色要過我那關,也因為我不喜歡"前度/Ex"這個term,對"Ex"尤其討厭,那個感覺很冷,好似一點感情也沒有留下,我又想起那些絕情冷血女子!

妳提到歷史,舉了岳飛為例,他正是我讀過那些皮毛中國歷史課中最喜愛的人物,最初看那段歷史時是相當激動,當然對於歷史有作較深入研究的也許會說我不該,不過在我看過的幾個段落的歷史介紹中就是感動了我,我沒必要去破壞它吧,橫豎那麼久遠的歷史根本沒有人知那時的人物真正的心裡在想甚麼,是真的腦筋不懂轉彎還是懂轉但不選擇去轉!

3. 黃大仙 ----- 不散不見/ 三世

看到頭兩句,看到大宅,想起張國榮;看到歌星名字,看到"案發現場",想起MJ;看完整個故事的佈局,想起Elvis Presley!不知妳在構思故事時,其實又是想起誰呢?

其實看到頭兩次到訪解簽人的情節的時候,我已覺得奇怪,為何同一卦會問不同的人,直到第三次我才肯定歌星確是到訪過三次,是因為他不信邪還是他一直找不到人為他做那場法事,又還是三次解簽也是他的預先佈局呢?

故事到最尾變成了佛計,提出了沒有完結的快樂其實是不快樂的,那麼沒有完結的痛苦也不是最痛苦吧!我想起"A Serious Man"的隨想中我提到由快樂突然又變回痛苦,那種落差其實是令人更難受的!同樣地,快樂隨著痛苦而至,正所謂苦盡甘來,那種快樂才變得有意義,亦會更加珍惜及可堪回味!

雖然我不認為有了無限生命,快樂會即時結束,不過我卻很喜歡關於長生令時間模糊的概念!是的,時間對於有限的生命才會顯得特別有意義!

另外,對於"苦苦追求不要被世人遺忘",其實我曾經在別處寫過這題目,因為這也許是活在世上其中一個意義,希望死後仍不被人忘記,我也真的會這樣想,活著的時候已很怕被人遺忘,很希望在某些人心中是有位置的!只是,當你再看遠點,那些不會忘記你的人也終會不存在在這世上,最後你的存在過是沒有人知的,所有的記憶延續也會最終消散,除非你是大人物或者有些驚天地的作品留給後世也許可以再延長多一點時間!不過,如果時間是無限,你終會敗給它!

佩服妳看通前世來世與從前將來的我其實也是以時間為單位,所以可以視作彼此相連,正如妳書中提到關於樹的比喻!

4. 沙田 ----- 慕死/ 留白

看的其間,腦中閃出"藍白紅三部曲之紅"的最後一個鏡頭("Three Colors"也是一齣我很想有一天能為它寫blog的戲),很短的幾個鏡頭幾個名字,所帶給我的震撼可說是畢生難忘!關於人與人的連繫,關於命運的交錯與重覆性,帶給我一個新的視野!妳的短故事連結也相當有趣,這個構思是妳寫書時已決定還是妳寫到最後一篇時才突然想這樣作結的呢?

故事本身我覺得是頗複雜的,而作者的思維一定要相當清晰!其實剛剛看時是有點怪的,因為加進了妳對沙田的一些想法才引進故事的開始,印象中別的故事一開始就單刀直入!看畢整個故事,感覺在結構上有點說不出來的未盡完美,當然好大可能是某些情節我未能完全領會!

那個綁架莫勝的人究竟是誰,是否其實已在故事中作了暗示?那個瘦男子又是誰?

喜歡那句"錢本來就是長生不死的無主孤魂",令我想起古巨基的一首歌詞!

妳說得沒錯,我也相信是會迷上別人的任性的!

其實對於"這世上只有兩種人"的說法已有點厭倦,好像隨意拿兩個相反詞上去也可以說出一番道理般!當然,這不是說在妳口裡,而是故事中人口裡,絕對一點問題也沒有,只是表達出他的推銷技倆而已!

"留白"中說到"沒有追求,到處驚喜",我想起我的日本之旅!再談!

後記:

關於妳的後記二,我看出妳心思,卻看不出妳的意思,絕對是因為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不起,我是有點一頭霧水,有無人解簽?!

p.s. 其實此時此刻腦中感覺組織不來,我每次緊張便會這樣,因為時間太過緊迫,關於故事意圖,我應該還有東西想說的,之後才再作補充吧!

p.s. II  我對妳所寫的故事的理解,可能扭曲了妳的原意,請見諒!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Closer("誘心人") ------ 美國版寫實現代愛情故事!
























Film : Closer (2004) (USA)
Directed by Mike Nichols
Written by Patrick Marber
Starring Julia Roberts/ Jude Law/ Natalie Portman/ Clive Owen
Music by Suzana Peric
Duration : 98mins

1. 為何我會寫一齣2004的片? 因為我買了這戲的blu-ray,剛重看了一次,作為第一齣美國戲的blu-ray都算值得,記得是我當年數一數二喜歡的戲!不過我知道這戲給人的感覺很極端,不是很喜歡便是很不喜歡,不知你是那一類呢?作為現代寫實愛情故事,這戲是好到的!

2. 先講opening,已夠經典,slow motion二人相遇配合Damien Rice的歌"The Blower's Daughter"(http://www.youtube.com/watch?v=0KaxoRXmdSY&feature=related),加上很搶耳的歌詞"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拍得超美,引出戲的第一句對白:"Hello Stranger!",是的,所有情人的關係也是由陌生人開始!而ending的首尾呼應也處理得很好!



3. 喜歡戲的對白,其實它是把所有東西極端化,結果就呈現了真相!簡單來說,它是把戲中情侶間所有心裡對白原原本本的說出來,一般來說是不會那麼直接夠膽問出口吧!就如Larry(Clive Owen)得知Anna(Julia Roberts)有婚外情時,不斷追問她與別個男人上床的detail,也許這就是男人最想知的,也總是concentrate on sex matter,不過一般不會如戲中露骨的一問一答!!! 而Dan(Jude Law)與Larry的極度搞笑兼淫賤的Cyber Sex對話也許正是眾男人的心裡慾望吧,這是極端的反映,因為正常人怎也想不到他們這種有識之仕都會玩Cyber Sex咁無聊,一個人心裡的歪念/邪念其實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出來的!而Cyber Sex約見面的joke導致Larry與Anna的相遇然後結婚是全片最富戲劇性的,後來Dan也對Larry說"Your Marriage is just a joke"!


4. 這套戲給我的最大領會也是本片的主題: Truth and Lies,似乎當你想取悅或挽留你喜歡的人時就會不斷說美麗的謊言,而當你想與一個人斷絕關係,想盡快離開時就說真話,甚至親自把從前的謊言刺破,因為真話好多時都是最傷人的!片中的人都好似好假,連感情也是,用情總是不認真,得一個想別個(其實"The Blower's Daughter"歌詞來到最後一句好諷刺: I can't take my mind off you X 5, I can't take my mind...my mind...my mind...'Til I find somebody new),無論你當初說(唱)得幾情深,幾落力!不過原來這樣就會受最少傷害,看Larry便知,他是全片最賤也最攻心計,不過他也算真小人,反而Dan有點似偽君子!Alice(Natalie Portman)是戲裡感情最真最單純的一個,她唯一的大話只是隱瞞真姓名,相對於其他人的虛偽完全是微不足道,而她卻是最受傷害的!

5. 戲中有極多精彩對白,例如:-
a. Dan移情別戀,想同Alice分手, Dan的原因是: "She(新對象) don't need me!",暗示Alice是太需要他太愛他,令他吃不消!


b. Anna對不斷對Larry說: "You choose it!", 迫得Larry說: "Yes, I choose it but I don't like it",雖然看似不合邏輯,不過事實是一個人揀的東西未必就是他鍾意的!

c. Larry對Dan說有些人就是喜歡depress,所以他不希望快樂,因為若果快樂了便不能再depress下去,他們會感到不安!他其實是暗示Anna,她會做些決定令自己不好過,令自己得不到快樂,有點自虐心態!所以他對Anna這樣賤,只是滿足她的需要!

d. Larry說一個人用上別人的名字,就仿佛把自己當作別人,縱使做了不道德的事或會令到自己感到羞恥的行為時,心理上也不會受到良心或道德的責備,仿似不用面對自己!


e. Alice去看Anna的相片展,主題是不同地方的人面露悲傷表情的黑白照(其中一張更是她本人,那張相確是拍得很美),Alice的評價是有點不屑,說它們只是"sad strangers photographed beautifully",諷刺Anna只是拿別人的悲傷來作個人相片展覽,成為了商品,此刻她在此開心的開展覽,別人還在他方仍然處於悲傷中,Alice因此一點也不欣賞!當然,在情感上Alice是同時發洩對Anna搶走她男友的心的不滿!不過,她看那些相的觀點我真的從沒想過!

f. 欣賞Alice的簡單,她說喜歡一個便會繼續在一起,從未試過仍喜歡一個人而向他提出分手/離開他,相反不再喜歡便即時說再見,而她在戲中真的貫徹始終做到,沒有講一套做一套!而且她正如戲中脫衣舞孃的角色,只要肯付出,她是可以完全赤裸於(愛)人面前,讓他看過夠,奈何Dan就是不懂珍惜她的真!


6. 這片寫實在把平時看不到的真實赤裸裸的完全暴露於觀察面前!

7. 相信每個看此戲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對戲裡所表達的東西有不同的看法,我懷疑對於某些內容甚至有相反的觀點,所以才會喜惡各走極端!而且,各人也應會找到屬於自己喜歡的對白吧!

8. 介紹多一隻插曲,都是Damien Rice唱的,叫"Cold Wat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7JydSmoyY&feature=related)! Damien Rice是我其中一個很喜歡的愛爾蘭歌手,喜歡他的聲線,好悲好死,感染力很強,他有些歌甚至唱得極度聲嘶力竭,仿佛把心中的悲憤也一同發洩出來!


9. 想講Natalie Portman在戲中真是超靚,如果她再長得高點在Hollywood一定更吃得開!當然,在我來說,她的高度自有她吸引之處,而且她真是個才女,又靚又叻,Perfect!!!

p.s. 看HD Blu-ray有時反而覺得畫面detail得很不真實!